一、周庄沈万三故居主要展示了什么内容
1、由于沈万三的名气和影响,他给周庄带来的经济繁荣及发展,周庄人有目共睹。后人便兴建了沈万三故居。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后人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像、砖雕、漆雕、实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连环画等艺术手法予以展示。
2、故居充分体现了“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旅游文化”和“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二、沈万三故居在哪个古镇
1、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
2、沈万三这个富可敌国的商人,拥有着各种传说和坎坷历史位于周庄的沈万三故居在这里,完全复刻了沈家生活起居的所有场景并且通过各种铜像、砖雕‘漆雕实景模型非常详细的刻画出了这个传奇人物。
3、现如今沈万三故居是非常有名的旅游胜地,就是在他传奇人生的背后现在很多人也是将沈万三视为富贵的象征,很多来周庄旅游的游客都会选择去沈万三故居沾一些喜气,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非常好的财运。并且在沈万三故居还拥有着一个高达八米的沈万三铜像雕刻的非常精美。
4、作为明朝时期的第一首富,据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放进一支金钗便能取出一大把青菜,如果说放进一只元宝也能取出一盆的元宝,可谓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才能为何如此快速的富甲天下,今天南京的玄武湖公园,便是当年沈万三后花园的旧址。
5、特别是沈万三选择在苏州长期居住,他发觉城中心的玄妙观四周每天的香客和游客络绎不绝,但是由于道路狭窄行人车马经常会出现堵塞的情况,所以他就将所有的道路进行拓宽。
三、周庄古镇和同里古镇的对比详细点啊
1、周庄以双桥闻名。俗称钥匙桥。双桥不是指的有两座桥,而其特殊意义在于,通过湖面的倒影与桥本身形成了一个标准的圆,很有特色。
2、同里虽然不像周庄全部沿河而建,却给人空间感。
这里的河道更为开阔,是用青石板铺成的。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园指的就是江南名园退思园。
3、同里古镇比较周庄的名气要小,但是保护和过度商业开发的周庄比较,同里更有味道些。只不过名气不如周庄大罢了。
周庄古镇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吃“阿婆茶”、“讲茶”,喝“喜茶”、“春茶”、“满月茶”等习俗,名目繁多,被称为“江南茶道”;
丝弦宣卷是流传有近200年的周庄传统民间曲艺;
周庄妇女的传统服饰窄袖花襟,碎花底子,刺绣精巧;
宣卷是周庄乡村里特有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近似于堂名,亦有说唱、评弹之风。按艺人众寡、表演繁简,宣卷分丝弦宣卷与木鱼宣卷两种。
前者一般由六人组成宣卷班子,操二胡三弦、笛子、木鱼、铜磬等乐器;另一人和击佛磬,口念佛号以和卷,形式简单。
是老百姓避灾祈子求福的祈禳活动。同里走三桥习俗中的“三桥”是指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静卧同里古镇区的三座古石桥: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是古镇同里的桥中之宝。
2011年,吴江市(今吴江区)人民政府公布同里走三桥习俗为第四批吴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莲厢是流传于江浙沪一带的一种民间自制器乐。
它一般选用一米长、内径为两厘米左右的青竹为原材料,艺人们从两端起每隔10厘米左右就在竹筒上打一个穿通的孔,
在孔中嵌两个铜钱(孔稍大于铜钱,能摇响铜钱即可),并用螺丝螺帽固定住,同时在此处系上红绿黄的绸带。一般两端各打三个孔,系上三对五彩绸带。
打莲厢就是艺人们手持莲厢,和着乐曲按照各种方法用莲厢拍打自己的手脚、胳膊、肩腿等。舞动时,莲厢内的铜钱会因此发出悦耳的声响,五彩的绸带也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初时的莲厢艺人一般为男子,身穿白衣白裤,在庙会及重大活动中表演。
后来,女子也打起了莲厢。妇女们时常身穿蓝布印花衣衫,头包蓝布碎花头巾,在各种喜庆场所及节日里翩翩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