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连营七百里还是八百里(火烧连营是谁的典故)

一、"火烧连营八百里"史称什么战争不是火烧赤壁哦...

战役名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公元222年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二、火烧连营八百里下一句

1、君不见陆伯言火烧连营八百里,君不见庞士元铁索连环啼血落,君不见周公瑾羽扇纶巾烧赤壁,君不见诸葛亮夜观天象借东风,君不见司马懿逆天改命收三分,君不见法孝直睚眦必报夏侯殇,君不见周幼平身创数十为救主,君不见南蛮王七次被勤忠心降,君不见鲁子敬合纵连横抗曹刘...

2、君可知陆伯言宫廷储争亡愤恨,君可知庞士元雒城中箭落凤葬,君可知周公瑾披伤上阵巴丘逝,君可知诸葛亮伐而无功五丈陨,君可知司马懿谋而篡魏奸邪名,君可知法孝直英年早逝夷陵叹,君可知周幼平图蜀无策至寿终,君可知南蛮王孔明终后多反复,君可知鲁子敬昊中之策身后乱。

三、刘备最后被火烧连营八百里,是否说明刘备无能

1、火烧连营八百里,刘备战败,就能说明刘备无能吗?显然不能这样以一件事情的成败来评价和定义刘备。要知道,凭借一己之力,白手起家,聚集起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一大批著名将领,更建立起与曹操和孙权相抗衡的蜀国,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单凭这点,刘备就是一个枭雄级英雄,又怎么是无能之辈呢?

2、刘备更获得了天下两位最为知名的奇士的认可,成为三国时期的一段佳话。当时天下甚至流传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说法,而刘备同时得到了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两位。“良禽择佳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仕”。如果刘备无能,诸葛亮和庞统又怎么会投靠他呢?

3、虽然被“火烧连营八百里”的刘备不能因此认为无能,但却揭示了刘备成功后的另一面。面对自己打下的天下,面对自己亲手打造起来的强大蜀国,刘备也自我膨胀起来,已经忘却了当初奋斗的艰难,更忘记了山外有山的名言真理。再加上关羽不幸被东吴擒获战死,更激发了刘备的复仇心理。自我膨胀加上盲目独断,致使刘备上了当,着了东吴陆逊算计,军营被烧毁,大量士兵战死,就连刘备也险被抓获,最终只能在几个亲兵的保护下逃入白帝城避难。蜀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从此一蹶不振,而此次兵败甚至成为蜀国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4、那么,刘备有诸葛亮这样高明的军师,又怎么会上如此之当呢?中如此计呢?就连曹丕也认为,刘备犯了与其父同样的错误,不应该将营地连成一片,以致被陆逊抓住了漏洞,一把火几乎烧光了刘备所有家底。

5、其实,对于刘备“义气”出兵东吴,诸葛亮也曾力阻此事,可刘备作为一国之君,并不听劝诸葛亮。面对一意孤行的刘备,诸葛亮也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法孝直若在,必能阻主上东征。

6、刘备进入吴地后,长驱直入吴地二三百里,更在陆逊的“引领”下,进入了一条狭长的河谷河岸地带,两面靠山,连绵起伏数百里。时又遇炎热酷暑季节,士兵酷热难耐,减员严重。刘备只能依溪傍涧,林木茂盛之处扎起了联营,以解士兵之苦。

7、可是,刘备作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依溪傍涧,林木茂盛之处扎营正是陆逊期望的结果。夜深人静之时,陆逊一把火,就让刘备尝到了再次逃亡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