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博望坡主要内容100(火烧新野主要内容概括)

一、渚葛亮火烧博望坡概括100字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拜为军师,日夜操演军马。当年秋,曹操令夏侯敦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为副将,领兵十万,直奔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征讨刘备。刘备闻讯后,立即召集将士,诸葛亮首次分兵派将,要求众将依计而行。夏侯敦与于禁引兵至博望坡后,刘备、赵云佯装败走。此时天色已晚,并刮起大风。夏侯敦只顾追击,不知不觉陷入埋伏圈内,四周突然燃起大火,杀声震起。一时间,四周芦苇全部燃着,火借风势,火光冲天。曹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又带兵杀回,夏侯敦带领部分军马突火而逃。此时,关羽见火起,出兵截住粮草,一把大火,粮草全部燃着。于禁、李典走小路逃脱。张飞见火起,领兵在博望城放火烧着辎重。夏侯兰、韩浩夺路逃脱。这一仗曹军死伤无数。刘备赢得了从所未有的第一次全胜。

二、火烧博望坡故事梗概

1、建安七年(西元202年),刘表企图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契机,袭取许都,乃派遣刘备领军出击。刘备于是发兵北伐,一直打到叶县,已接近许昌,严重威胁中原安全。曹操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线后撤,选择在博望与曹军对峙。

2、对峙过程中,某日,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惇交战,并故意败退,而后又烧毁自军营寨。种种迹象使夏侯惇误判刘备无力再战,决定追击,李典劝谏,夏侯惇认为是李典判断有误,故与于禁追击。

3、然而,当夏侯惇、于禁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刘备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夏侯惇、于禁应对不及,遭伏兵攻击,而刘备军赵云于此役中生擒敌将夏侯兰。在夏侯惇、于禁陷入困境的时候,李典指挥本部人马前往接应,救下了夏侯惇、于禁。而刘备由于兵力太少,也选择了退军。

三、火烧博望坡100字简介

1、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极。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2、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与刘备交战。刘备打败了夏侯惇、于禁,直到李典前来救援,刘备见好就收,选择退兵。

3、日后,曹操将作战目标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再顾及荆州的刘备,使其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刘表亦不愿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数年的和平。